Board logo

标题: 一个从维多利亚走出去的大牛:中大首次在《自然》主刊发表论文(图) [打印本页]

作者: 老任    时间: 2011-5-18 20:09     标题: 一个从维多利亚走出去的大牛:中大首次在《自然》主刊发表论文(图)

何芳良博士:原就职于维多利亚联邦Pacific Forest Center。在职期间在维多利亚大学数学及统计系获数理统计学硕士。数年前加入阿尔伯达大学,入选加拿大科学工程基金会CRC Chair。2010入选中国千人计划海归中山大学。



现有研究高估物种灭绝速率

  “物种灭绝速率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何芳良教授(上图,王辉摄)的一项研究成果证明,人们对物种灭绝的速率存在高估,实际速率只有现有研究结果的40%左右。这一成果刊登在今日出版的国际顶尖的《自然》杂志上。

  挑战国际权威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严重威胁,“物种灭绝”成为流行的社会话题。但每年到底有多少物种灭绝?这是一个科学谜题。

  何芳良介绍说,人类经历过5次大的物种灭绝,原因各种各样,有火山爆发、地壳造山运动、小行星撞击等,著名的恐龙灭绝就是其中一次。而现在,人类正处于第六次物种灭绝时期,大型国际合作项目“千年生态系统评价”认为,现在的物种灭绝速度是每年10—100个,而未来将达到1000—10000个。

  这个结论建立在所谓“种—面积曲线”的理论之上。上世纪,科学家为论证物种灭绝的速率提出了一种间接推算方法,根据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面积,逆向推导计算物种灭绝的速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著名科学家都对物种灭绝速率进行估计,有人提出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还有人说,到2000年,全世界的物种将有一半灭绝。

  “但后来,科学家逐渐感觉到这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似乎偏高了,却没有人能够推翻它。”何芳良说。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斯图亚特·皮姆、罗伯特·梅和大卫·蒂尔曼等提出了“灭绝债务”的概念,认为高出的那部分物种,虽然尚未灭绝,但迟早要灭绝,已是“行尸走肉”。

  “灭绝债务”理论的提出者都是大名鼎鼎的国际权威。比如,罗伯特·梅曾是英国两任首相梅杰和布莱尔的政府科学顾问,这个位置只设一人。

  何良芳所要挑战的,正是他们。

  最后论证在中大完成

  2003年,何芳良与史蒂芬·胡贝尔(主持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科学家哈勃是其叔叔)在巴拿马的一个小岛上进行共同研究。在一次思考中,何芳良猛然醒悟,感到“种—面积曲线”一定有问题。

  何芳良解释说,“种—面积曲线”使用倒推法,因而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增加一个物种所需要的环境面积比灭绝一个物种所需要的面积小得多。在数学曲线上,倒推法所划出的曲线与实际曲线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很多科学家都知道高估,但谁也不知道怎么解释。”8年来,何芳良一直致力于用严谨的逻辑证明这个问题。2010年他归国来到中山大学,在这片岭南安静的校园里完成了最后的数学证明。

  严谨的数学模型征服了挑剔的《自然》杂志编辑。何芳良证明,生物灭绝的速率仅约为原来估算的40%。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估计未 来 生 物 灭 绝 速 率 为 每 年1000—10000种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数字要除以2.5。不过,他强调“这也是一个粗糙的标准”。

  对结果可能产生的争议,何芳良解释说,科学的真正本质是追求事实和真理,是什么就是什么。

  张胜波 曹斯 王丽霞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胜波 曹斯 通讯员/王丽霞)地球物种的灭绝速率或许没有想象的那样快!笔者昨日从中山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定于今日出版的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何芳良的题为《种—面积曲线总是过高估计由生境丧失导致的物种灭绝速率》的论文。何芳良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颠覆了以往科学界对物种灭绝速率的认识,证明实际速率约为过去估算的40%。该论文也是中大历史上首次在《自然》杂志主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北京时间17日晚间11时许,《自然》杂志为何芳良教授召开全球记者电话采访会,公布这一重大研究成果。全球记者采访会议是《自然》杂志为有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的专家所举行的,来自美联社、路透社、彭博社等20多家国际媒体的记者关注本次采访会。



  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的物种灭绝是近百年来全球面临的一大灾难,但由于缺少直接测量物种灭绝速率的方法和可靠的评估数据,估计物种灭绝速率成为重大科学难题。

  何芳良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目前科学界广泛采用的“种—面积曲线反推法”过高估计了真实的物种灭绝速率。他运用数学模型成功地论证,真实的灭绝速率大约应是过去所发表的灭绝速率除以2.5。

  何芳良教授原任职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10年7月以最高规格的“千人计划”归国,进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他曾先后在《自然》、《科学》以及生态学领域内几乎全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文章60多篇。

作者: hanhan001    时间: 2011-5-18 20:14

没看懂,此人目前在维多利亚?
作者: 老任    时间: 2011-5-19 08:28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You may be relatively new in Victoria.


http://www.nce-rce.gc.ca/Media-M ... nique_eng.asp?ID=65

http://www.ualberta.ca/~fhe/
作者: MrGrant    时间: 2011-5-19 08:32

一个字   大牛
作者: chinadian    时间: 2011-5-19 13:43

没看懂楼主想说什么。
我理解那50万是该项目3年的经费,楼主的朋友作为知名的研究人员得到政府资助的经费有什么不正常吗?而且3年50万很多吗?





下面的内容留着回帖用
---------------------------------------------
楼主会说,你弄50万来我瞧瞧,我弄不来,可那是术有专攻,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都是要自己去申请经费的呀,现在即便国内政府也不会主动拨钱给项目了,那是你作为研究人员应该做的本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能做到的未必他也都能做到,
作者: prain    时间: 2011-5-19 18:25


作者: 老任    时间: 2011-5-19 20:42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看来您确是行外之人。知道在《Nature》主刊上发paper对研究人员的意义吗?研究人员也有平庸和杰出之分。这么说吧,有这么一篇8成您就可以申请中科院院士了。还有这五十多万仅仅是一项经费,到大牛的网页去看看他到底有多少经费多少文章。还有一条,人家已经海归了,爱国没有光说不练。

MrGrant清华出身,懂得其中深浅,谢谢。
作者: freedom_2008    时间: 2011-5-19 22:52

chinadian, 你说多了不是? 闹得咱们没有海归的都有不爱祖国之嫌了。 赶紧把你的中国护照看好了, 不然万一掉了, 不是清华北大出身, 又没有被 "千人海归计划" 选上, 连真想海归爱国都可能不够级别了。 看来咱们在外面呆的太久了, 习惯了有名无名的都可到国会山里走一走, 懂不懂科学的均能在牛顿碑石上踏一踏, 忘记了平等也是来之不易的了。

我也非行内之人,但很尊重科学和为科学本身而奋斗的科学家。(个人意见)不管是平庸或杰出,任何人尽了最大努力幸苦劳动就该受尊敬,特别是没有名气头衔还能照样幸勤尽责的科学家们。

不知 蒙特利尔(Montreal) 和 埃德明顿(Edmonton )是否也有国人网站,何教授好像在那两地也呆了很长时间,在来维多利亚之前和离开维多利亚之后(海归之前)。建议楼主是否也可在那两地(别忘了标题里换个地名)向同胞们报个喜?
作者: chinadian    时间: 2011-5-20 00:11

嗨,我原本对故事里的主人公没有什么不尊重,只是对那种靠吹嘘一下自己认识的朋友来抬高自己的人挺鄙视的,这回也是闲得无聊才和这位逗逗嘴,不是斗嘴,因为我不觉得他配和我斗嘴。
我也只是想看看您是怎么内行的,您是怎么爱国的,您网站上有多少经费呀,您有本事就吹嘘一下自己,那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扯那“999人海归计划”(其中天津一人被辞退)不觉得远点儿吗?拉上清华的Grant干什么呀,直接说你自己是北大的不好吗,靠吹捧别人抬高自己?让我想起一年级的时候学的一首打“醋”诗
天下文章数三江,
三江文章数吾乡,
吾乡文章数余弟,
余弟给我抄文章。

这个月的醋钱又省下了
作者: vi_tiger    时间: 2011-5-20 07:51     标题: 斗嘴就不必了

俺也是维多利亚老人儿了,还真不认识这人,尽管认识所有现在PACIFIC FOREST CENTER 的中国人。
作者: 开吻    时间: 2011-5-20 08:51     标题: 说点跑题的

做一个科学家为人类的知识做贡献确实值得赞. 维多利亚华人也不少, 小团体也很多, 认识不认识也都不奇怪. 我也不认识这个牛人, 但是应该出来赞一个.
说点跑题的. 作为一个正值的科学家或者知识分子, 想这样的就很不错. 也有一些(我就不说名字了), 在某大学做校长的, 把科学技术和知识都用在阻隔人类信息通达的防火墙上, 协助某强势机构剥夺某个国家的老百姓的信息知晓权. 昨天被一个义士扔鞋砸中. 要是真敢做反人类的事情就得先学会人家布什躲鞋的功夫.  要把自己的知识用在为人类的文明做贡献的方面, 而不是螳臂当车做一个乏走狗.

我说的跑题远了. 就当笑话听听而已.
作者: linhuadance    时间: 2011-5-20 08:54

感慨维多利亚有这么多有文采的人,大家“斗嘴”都斗得那么精彩!
只想随便添两句:


作者: linhuadance    时间: 2011-5-20 09:03

引用:
原帖由 MrGrant 于 2011-5-19 07:32 发表 一个字   大牛
一定是我的中文落伍了,或本来就没学好--“大牛”是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啊?这种用法是不是表明汉语的“字”和“词”(甚至“短语”)的意义没有明显的分界?
作者: chinadian    时间: 2011-5-20 09:42

引用:
原帖由 vi_tiger 于 2011-5-20 06:51 发表
俺也是维多利亚老人儿了,还真不认识这人,尽管认识所有现在PACIFIC FOREST CENTER 的中国人。
我原也说过,我可没有看低那位故事主人公的意思。只是看着拉大旗作虎皮的事儿有点眼晕,很久没见人这么玩儿了。

freedom 说的对,这事儿 是我说的太多了,对不起,如果某句言辞得罪或伤害了哪位一方名人,帮我把它删了就是了。
作者: MrGrant    时间: 2011-5-20 09:55     标题: 回复 14# 的帖子

我也是来加拿大后学的,  是某个人的专利,慎用.

请看下面这个帖子:

http://www.victoriabbs.com/bbs/v ... =%D2%BB%B8%F6%D7%D6
作者: haobdc    时间: 2011-5-20 10:22

引用:
原帖由 开吻 于 2011-5-20 07:51 发表
做一个科学家为人类的知识做贡献确实值得赞. 维多利亚华人也不少, 小团体也很多, 认识不认识也都不奇怪. 我也不认识这个牛人, 但是应该出来赞一个.
说点跑题的. 作为一个正值的科学家或者知识分子, 想这样的就很不错 ...
开吻回来了?看样子这次国内之行不是很顺利,呵呵,祝顺利!
作者: vi_tiger    时间: 2011-5-20 10:52     标题: 开吻在硅谷吻钱呢

等以后回来时再听课吧?
引用:
原帖由 haobdc 于 2011-5-20 09:22 发表


开吻回来了?看样子这次国内之行不是很顺利,呵呵,祝顺利!

作者: 开吻    时间: 2011-5-23 09:53     标题: 误了飞机, 被卡在硅谷回不去了

呵呵, 今天在San Jose机场由于登机太磨蹭加上安检太慢,还不知到今天有没有飞机上有空座位 要是全满就真的回不去了. 唉, 以后美国的飞机还是早点上. 这安检真是太慢了
作者: 开吻    时间: 2011-5-23 09:55     标题: 谁啊谁啊, 看你这乌鸦嘴说的. 这不飞机也误了, 回不去了. :-)

引用:
原帖由 vi_tiger 于 2011-5-20 09:52 发表 等以后回来时再听课吧?

作者: 老任    时间: 2011-6-17 11:36     标题: 回复 21# 的帖子

Not by Prof. He of course. I read it from web by chance. Just a copy and paste. He is doing very well in his research, that's all.
作者: wenjiabao101    时间: 2011-6-17 19:56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欢迎光临 论坛首页 (http://victoriachinese.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