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实用信息] 但愿九级以上超级地震不会在明天发生。。。

但愿九级以上超级地震不会在明天发生。。。

卡斯凯迪俯冲带又震了,我们不得不与震共舞

http://maps.google.com/maps?q=55 ... 19+UTC%29&ll=55.368,-134.6214&spn=2,2&f=d&t=h&hl=e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 ... /usc000ejqv#summary

http://communications.uvic.ca/edge/johnston.html

与震共舞(Dances with earthquakes)诸多方

有幸来到地球舞台
迫不得已与震共舞
数亿群英荟萃一堂
各显神通八仙过海

舞姿或许优美飒爽
熟能生巧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TOP

7.5级大地震再次袭击卑省海岸

7.7级大震不久,卡斯凯迪俯冲带又震了,我们不得不与震共舞
http://maps.google.com/maps?q=55 ... 19+UTC%29&ll=55.368,-134.6214&spn=2,2&f=d&t=h&hl=e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 ... /usc000ejqv#summary
http://communications.uvic.ca/edge/johnston.html
与震共舞(Dances with earthquakes)诸多方
有幸来到地球舞台
迫不得已与震共舞
数亿群英荟萃一堂
各显神通八仙过海
舞姿或许优美飒爽
熟能生巧勤学苦练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附件

卡斯凯迪俯冲带又震了.docx (218.17 KB)

2013-1-5 08:59, 下载次数: 105

TOP

回复 1# 震荡着的地球 (Rocking our world)

现任维多利亚大学地球海洋学院院长,斯蒂芬•约翰斯顿博士(Dr. Stephen Johnston,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提出卑诗省地质变迁的新理论,请您们读一读这篇编译文,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浏览后,您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我们每个人的家园,也曾经、正在与不断经受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观赏到一座座山脉所经历和面临的遭遇,也曾是、将是如此的造化而已。


追溯回110万年前,您很幸运地住在卑诗省基隆娜(Kelowna)。再假设,卑诗省其它地区尚未从遥远的南部迁移而来的话,那么太平洋海岸就在眼前,浪潮会拍击您家门槛。年复一年的研究逐渐地证实,从太平洋海岸到基隆娜的西北到西南部,太平洋海岸带系列,也就是卑市生大部地区,均来自近赤道的热带3000公里的南部,与艾伯塔省相比,更应靠近墨西哥一带。维多利亚大学地球海洋学院学板块构造专家,斯蒂芬•约翰斯顿博士有不少详细的叙述和分析,请您们查询了解。


不少地学家及爱好者们,正在试图解开北美西部边缘形成的地壳变迁机制,因为本区堪称地球上最复杂的,拥有很多令众多地学家们困惑难解的地质难题。当然,应包括预防预测下次毁灭性九级地震何时光临?故而,美洲西海岸汇集了世界一流地学家和爱好者,也拥有世界最先进地球科学观测仪器与监测体系。


110万年漫长岁月, 古萨逼亚大陆向北漂移了3000公里,迁移的岁月,逐渐分离,成为支离破碎山脉地块,这是斯蒂芬•约翰斯顿博士 (Dr. Stephen Johnston,University of Victoria) 的最新论述。

TOP

世界首座海洋观测网体系——加拿大“海王星”海底观测技术

http://www.doc88.com/p-576185945459.htmlhttp://www.cctv.com/science/20040602/100734.shtml/'%3E%E6%B5%B7%E6%B4%8B%E7%BD%91%E7%BB%9C%E4%B8%96%E7%95%8C%E2%80%94%E2%80%94%E7%A5%9E%E5%A5%87%E7%9A%84%E6%B5%B7%E5%BA%95%E8%A7%82%E6%B5%8B%E7%AB%99%3Cspan%3E2011

http://www.doc88.com/p-576185945459.html


上下联述:世界首座海洋观测网体系——加拿大“海王星”海底观测技术,请您们下载过目。

中文摘要:加拿大“海王星”是世界首座海洋观测网体系, 它将覆盖整个东北太平洋区的胡安德富卡板块, 揭开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篇章。它通过主干动脉光电缆连接位于5个汇结端上的仪器设备, 对海底进行长期实时观测, 并通过强大的数据管理和存档系统, 实时传输观测数据, 供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们免费使用。加拿大“海王星”海底观测技术主要应用于观测海底火山的活动状态; 实时监测本区地震和海啸活动; 探索矿物、金属和碳氢化合物资源; 深究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 海洋温室气体的循环过程; 海洋生态体系的奥密; 海洋的周期变动, 能源和资源的滋生再生过程; 海洋哺乳动物群落; 海洋渔业储备; 污染和毒性绽放等方面。

加拿大“海王星”的意义


实时观测实验网体系, 是在不同深度的海水层柱体中, 对动荡不安的海底, 对从未安分守己、相持不下、吞没邻邦、永不停息的运移着的地壳板块, 对生态环境变化千姿百态海洋生物群落, 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控、实时观测、实时测量和实时直播。加拿大号称“海洋哈勃HST(Hubble Space Telescope)”的“海王星” (NEPTUNE, 海洋网络体系)工程体系是观测研究地球一个典范和新创举。通过直接把相关数字化信息传送到互联网,观测实验网体系可以实时窥探海洋动态, 使科学家及其爱好者们能随时随地窥探浩大的海底世界,将硕大无朋大洋海底作为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实验中心、实验世界。对地球变幻莫测的本性、海洋变化万千的神秘面纱探赜索隐,开启研究地球的新篇章。

互联网早已覆盖地球七大洲, 仅占地球面积25%, 若将占地球总面积75%的四大海洋也互联网化, 那将会跨上开拓研究地球、开创前所未有认识和了解地球的新起点。海洋网络化,不仅将为科学家及爱好者们提供、开拓新的研究整个地球及其海底地壳的结构与地震活动的良机,也为研究海底的化学和地质特性、监测海洋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提供无穷无尽的手段,特别是针对海洋生物界生态体系与海底之间联系的奥秘。同时也可解开海洋流如何形成, 海底火山喷发规律性, 海洋是怎样控制、影响和支配整个地球温度变化之谜。借助加拿大“海王星”仪器设备提供的数据信息,还可以分析地球周期性气候变化规律格局和数千年来, 特别是最近上百年来, 人类对地球的影响和践踏的严重程度,对其加深理解并逐渐解答。

曾任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地球海洋学院院长,加拿大勋章获得者,加拿大海王星项目前任总裁(DIRECTOR)

的克里斯・巴恩斯教授Dr. ChrisBarnes强调:“加拿大‘海王星’首次把互联网带到了大海里去,不断传递和交流源远流长、价值连城科学研究的资料与信息!”但是网络只是实现宏伟科学目标的一个手段,其主要目标就是研究人类所知甚少海底地壳的结构、海底火山和地震活动规律性,研究海底的化学和地质,监测海洋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关注海洋生物的生态体系,以及地球温度变化旋律周期。巴恩斯还说:“我们要借助加拿大海王星这套新工具,利用新的研究手段,揭开地球海洋的神秘面纱!”同时,加拿大海王星也邀请世界上所有工业机构、科学家、自然科学爱好者们及其数以万计网民们一起来参与、奉献精力,为这项前所未有崭新科学实验课题出谋献策,并能够开创崭新的地球探测计划和海洋地学计划。利用已开启的加拿大海王星检测仪器,猎捕地球海洋数据信息,把地球科学研究推向新高潮。



巴恩斯曾把加拿大“海王星”看成是家里的一棵圣诞树:“夫妻两人先架起圣诞树,刚开始只有很少的东西挂在圣诞树上, 后来买来了更好看的、更漂亮的、更新颖的装饰物, 几年后,装饰物挂满了圣诞树, 但要挑选和更换最好的挂上去。许多年后的‘海王星’, 就会像一棵树立在地球上人人皆知、前所未有的五彩缤纷、闪烁美丽、触目关注的圣诞树。”

今天的海王星:http://www.neptunecanada.com/

http://www.neptunecanada.com/news/news-details.dot?id=36730

已经是“日新月异”。



TOP

7.5级地震可能是7.7级地震的继承?

CHEK 今晚报道:一地震专家称,今天7.5级卡斯凯迪大断裂带西北端地震可能是7.7级地震的继承?那么其东南端会不会引发更强9级以上的地震?
加拿大太平洋地球科学中心(Pacific Geoscience Centre, GSC Pacific)地震学家,数年前发现,卡斯凯迪俯冲带的地震活跃期为14个月。假设每14个月周期中,周期性的集中“慢滑动,” 也就是断层错动没有按期发生。那么,在下一周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是20万分之一。可以设想,断层之间地应力的强弱显示,就像给一把吉他调音,拧动一次旋轴,琴弦就会绷得更紧,不断地一次一次的拧动,最终会导致琴弦断裂。卡斯凯迪断层也是如出一辙。平静的日子过得越久,距离那场大灾难到来的日期就越近。

加拿大西海岸和美国西北海岸,发生一场特大地震的危险日益增加。下一次对人类破坏力达2级,“
胡安•德富卡板块逆冲/卡斯凯迪断层平移”的九级以上的特级地震,其规模有可能相当于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地震。该区域位于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从加拿大卑诗省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北部,绵延1100公里,被称为卡斯凯迪地层潜没带。该地带最近的一次九级多地震发生于1700年,20多米高的海啸巨浪,不仅扫荡了加拿大卑诗省太平洋西海岸、美国西北海岸带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加里福尼亚州
直卷到太平洋对岸,在日本的史册上有详细记载

最新研究发现,太平洋西北,也就是大西雅图市、维多利亚市、温哥华市地区,日益发生的板块构造运动,不断引发碰撞所造成的断裂带,也就是构造板块造成的断层(fault line)或断层带(fault zone),远比地学家们之前所设想的更多和更深。下一次大地震在西岸(WestCoast)发生时,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北的奥林匹克岛(Olympic Peninsula)将再次被推动,整个地区会遭到严重撞击。极可能是又一次大型、特级逆冲断层地震?一旦发生,奥林匹克山脉会不会翻天覆地变迁?胡安海峡会不会旧貌换新颜?我们知道,“旧貌换新颜”可打一字谜语为“旦”,临近区域民众的生命,会不会“危在旦夕”? 严重后果,自然而然会严重冲击波特兰市、西雅图市、维多利亚市、温哥华岛,温哥华市,及临近地区。

美国西北部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及其邻近的几个国家公园,均位于北美板块和胡安• 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的相交处。胡安•德富卡板块东侧大部正不断地陷入北美板块之下,岩石经地幔加热后成为熔浆,形成这地区一系列的活火山。位于国家公园里的高山,海拔2428米的最高峰奥林匹克山脉(Mt. Olympus) , 其实也是个活火山。这地区有周期性,平均每300至500年发生一次特大地震,其强度比加州有史以来的任何一次地震都要强。

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十年前开始携手从事一个研究课题,名为《普吉特海湾地震危害调查》(Seismic Hazards Investigations in Puget Sound,“SHIPS”)的研究项目,带领这项研究机构是卑诗省西门飞沙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地球科学专业的教授Andrew Calvert。2011年公布于众的新发现,足以引起这一带居民的惊惧。深入调查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表明,该区地震危险灾害是触目惊心的。Andrew Calvert表示,这项研究提出在奥林匹克岛底下有大量沉积岩岩体,它们从狭义的太平洋海岸山脉(Pacific CoastRanges),奥林匹克山(Olympic Mountains)北端,下延伸至近40公里深处。而这些岩石就在断层上方或者接近断层之上,在俯冲的胡安•德富卡板块与重叠的北美大陆之间。

Calvert教授指出,这个断层,作者猜测很可能是多条断裂,比科学家们之前所以为的还要再深大约7公里,但至于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还不是十分清楚。在AndrewCalvert教授还没有搞清楚之前,我们需不需要搞清楚,把真相搞明白?回答很清楚,我们应尽早一起来观测,但愿能早日发现这里断层系列的“芦山真面目”。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下次9级以上逆冲地震,会在哪一条逆冲大断裂上发生?其次,我们很有必要搞清楚奥林匹克山脉与温哥华岛间的胡安海峡(Juan De Fuca Strait)中,拥有多少条逆冲大断层?众多的未知数,因此居住生活在北美西北部的百姓民众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携起手来,时刻观测震前异常现象,做好地震前至关重要的防范工作;一年一度来模拟地震时的应变措施,经常验证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准备程度,防患于未然。更重要的是,应将地震灾难瞬间来临的警钟,时时刻刻回旋在我们的耳旁。

数百万年来,北美西北部逐渐地收养了奥林匹克山脉兄弟姐妹们系列山脉。这就是说,整个奥林匹克山脉,属于3660万年前,始新世期海底碎屑岩系和大洋地壳板块体系,分期分批、被迫、顺从地从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底逆冲推出推起,挤压超覆到北美板块之上,形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奥林匹克山脉。这座山系,主要由始新世砂岩,浊积岩,玄武岩和大洋地壳组成。所有的地质资料表明,奥林匹克山脉不同于临近含有破坏性极大火山带的卡斯凯迪山脉,也完全不同于加拿大温哥华岛较古老的岩系。那么三个不同岩性、不同时代岩体板块间,是何种类型的断层接触带呢?相互接触带,可能属于一系列古老逆冲推腹断层体系?其深度可想而知,通常在几十公里以下。

TOP

引用:
原帖由 浩尚佳 于 2013-1-5 09:36 发表
现任维多利亚大学地球海洋学院院长,斯蒂芬•约翰斯顿博士(Dr. Stephen Johnston,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提出卑诗省地质变迁的新理论,请您们读一读这篇编译文,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浏览后,您自然而然 ...
斯蒂芬•约翰斯顿博士,在CBCGeologic Journey地质历程科普专题节目系列中,曾语言精练形象描述到:“山脉的形成,实际上是将一个大陆板块俯冲与逆掩推移到另一个大陆板块之上,造成陆地上的折叠与褶皱,形成大范围的折叠、褶皱而已(FoldedChain)。”

从地质学家的角度来看,形象逼真点说,卑诗省和艾伯塔省的山区,更像在强大动力下碰橦、挤压、折皱的一节节脱轨的列车厢。水秀、山清、石美,再加繁盛森林植被密布的点缀,胜是仙境。一块块巨大的断块叠加,或相对立折叠在一起,除其周边围绕着的区域,均埋藏着丰富的矿藏。根据现已发现的证据,约翰斯顿认为,今天北美大陆的西部边缘,曾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大陆,属于8000公里长,500公里宽的带状大陆,从西伯利亚延伸到墨西哥,与北美大陆相隔于大洋盆地。这块古大陆,支撑在扩张着的太平洋板块(Expansionof the Pacific Plate)之边缘上,约翰斯顿将其命名为萨逼亚大陆(SAYBIA,西伯利亚,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和卑省),太平洋板块推移下缓慢北移,部分沉没于欧亚板块下方,部分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西伯利亚的山脉系列,阿拉斯加,育空地区和卑省境内海岸山脉和卡斯凯迪山脉。

约翰斯顿论述到:“相撞后的板块,就像脱轨列车车厢扭曲折叠成众多的阵列,不仅造就了阿拉斯加山系,而且刻画了卑诗省和育空大部分地区那条条疑是仙境的神奇天下。” 约翰斯顿是利用岩石和化石的踪迹与线索,获得这些新认识。地球地壳板块运移体系是如何运作的?实属深奥莫测,但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约翰斯顿就像一个地学侦探,拼接出来本区交错搭接的迷图。

证实萨逼亚大陆存在与变迁,这在地质界仍存在着些争议。近年来,约翰斯顿不断进一步查找出更多的证据,也就是查清远道而来的岩系,与北美“本土”岩层之间的边界。现已发现,落基山脉中部可划分为北美东部区,属于平静,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的岩层建造系列;而其西部区域,则属于大陆碰撞期间,活跃火山岩与沉积岩混杂建造岩系。更令人深信不疑,约翰斯顿新理论证据之一则是,恐龙在北美的分布。从阿拉斯加发现了很多惊人的恐龙化石那天起,自然而然就成了往日的一个难以理解的谜团。如果阿拉斯加一直是北美大陆的一部分,那么这些恐龙曾生活在这么遥远的北部疆土,也就是说,它们每年不得不在完全黑暗中生活上六个月。可想而知,不符生态规律,否则不就成了离奇的天方夜谭。唯一可以的解释,就是这些恐龙曾生活在萨逼亚大陆大陆,恐龙死亡后埋藏在岩层石化后,随着板块迁移,抵达今天的阿拉斯加。

地学家及爱好者们刚刚开始探索,查询大陆间碰撞冲突期间是否存在有新的涌入,即萨逼亚大陆与北美大陆碰撞间,萨逼亚大陆上的恐龙,是否进入了北美恐龙群落。约翰斯顿的研究,在矿产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古生物学,气候变化等不同的问题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人类应加深了解,地球史,地球的地貌变迁。至关重要的是,这将帮助我们人类才智地应对气候的变化。深入探索地球的过去,人类可以规划未来,开创光辉灿烂的明天。

TOP

支持!

支持! 感谢分享!

TOP

回复 7# 的帖子

谢谢您多年来的关照。

TOP

肯定是越来越近了。。但什么时候。。

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

TOP

了解世界各地地震信息

了解世界各地实时地震信息:

下联加拿大
http://www.earthquakescanada.nrcan.gc.ca/recent/maps-cartes/index-eng.php?tpl_region=canada

美国
http://earthquake.usgs.gov/

世界各地实时地震信息
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map/

中国地震信息
http://www.ceic.ac.cn/

台湾气象地震信息
http://www.cwb.gov.tw/V7/earthquake/

读者们:您们每时每刻都可联结,了解世界各地地震信息



TOP

地震灾难预防

地震为不可避免的天灾,为使人员的伤亡及财物的损失减至最少,平时必需有充分的准备:
(1) 准备干电池、收音机、手电筒、灭火器及急救药箱,并告知家人储放的地方及使用方法。
(2) 知道瓦斯、自来水及电源安全阀如何开、关。
(3) 绑牢家中高悬的物品,锁紧橱柜门闩。
(4) 重物不要置于高架上,拴牢笨重家具。
(5) 知道地震时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6) 教师(尤其中、小学校)应经常于课堂宣导防震常识,教导学生避难事宜;学校应定期举行防震演习。
(7) 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8) 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应经常检验防火和消防设备。
(9) 机关、团体应规划有关紧急计画,并预先分配、告知紧急情况时各人的任务以及应采取的行动。
摘自台湾交通部气象局网,供您参考

TOP

孟子思想与地震有什么关联?

1.孟子思想与地震有什么关联?

也许读者还记得,2003年,温家宝总理上任后不久,答中外记者时说:“上任伊始,总记着一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一大国的总理,政府首脑,负责统领日常中央政府的行政工作,牢记着儒家名训,那么读者们、百姓们、包括作者就更不应忘记,应时刻鞭策我们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训来自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名句,意涵深远,表明人在忧患中常能奋发图强,因而得以生存;若是沉溺于安平逸乐,反而会招致灭亡。

但愿我们能领略到孟子名句古训的深远涵义,并能以此为准则来预防、预测、预报地震,时刻想着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任何事能严谨于始终,这样就可防范于未然。假若人人时刻能关注、观测周边,从微小细节开始,到宏观,如此坚持下去,想完成一理想,成就一个梦想,实现一个远大愿望,满足自生本能,实现迫切的需求——“安全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了安全我们不一定能拥有一切,但没有安全我们就注定没有了一切。地震是人类生存的最大隐患,因此我们每个人就不得不居安思危,有备无患[51]。

TOP

九级大地震舞会,何时在卡斯凯迪再次举行?

#1. 九级大地震舞会,何时在卡斯凯迪再次举行?


数百万年来,北美西北部逐渐地收养了奥林匹克兄弟姐妹们系列山脉。这就是说,整个奥林匹克山脉,属于3660万年前,始新世期海底碎屑岩系和大洋地壳板块体系,分期分批、被迫、顺从地从太平洋海底逆冲推出推起,挤压超覆到北美板块之上,形成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奥林匹克山系。这座山系,主要由始新世砂岩,浊积岩,玄武岩和大洋地壳组成。所有的地质资料表明,奥林匹克山系不同于临近含有破坏性极大火山带的卡斯凯迪山脉,也完全不同于“加拿大温哥华岛主体 ”较古老的岩系。那么三个不同岩性、不同时代岩体板块间,是何种类型的断层接触带呢?相互接触带,可能属于一系列古老逆冲推腹断层体系?其深度可想而知,通常在几十公里以下。

《传奇》杂志网络刊登了“西雅图即将毁灭。?”提及,北美西北部地区,为了尽力做好防范,科学家们还在环太平洋火山带的板块边缘观测站安装了“压力感应器(地应力感应器?)”,它的网络,由960个敏感度极高的应变仪和GPS监控器组成,地球表面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将被它记录下来。仪器的记录显示:在卡斯凯迪俯冲带内部,虽然两大板块持续不断地运动,但运动的方式,并不仅仅是挤压式,它还存在另一种运动结构:先有一股力量向东挤压,然后,再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又有一股反方向的力,轻微出现。这种运动形式是“慢滑动”。有科学家推测,不同的运动形式会促进地震的发生。假设在14个月当中,断层没有发生慢滑动,在下一周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是20万分之一。可以说,断层运动就像给一把吉他调音,拧动一次旋轴,琴弦就会绷得更紧,一次一次的拧动(也就是活断层之间岩体地应力不断地增加),最终会让琴弦断裂。卡斯凯迪系列断层也是如出一辙。平静的日子过得越久,我们距离那场大灾难到来的日期就越近。

西岸的三大板块会周期“卡住不动”,但有几部分断层会定期滑动,大约每14个月很规律地滑动一短暂时期,导致系列有感震动的发生。 Calvert教授说,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所有的震动,是因为有些震动相对比较小,并且要历经几周时间来释放。Calvert教授指出,每次西岸发生小滑动,它可能都在加载断层较浅的部分岩体,并最终将引发破坏性极强的大规模逆冲式地震,震级可达9级。


Calvert教授说,他不确定现在大地震是否延迟了,因为上一次巨型地震在这一地区发生可以追溯到1700年,而太平洋海岸通常每隔500到600年便会发生一次大型地震,也许我们还可过二百多年安定的生活?

虽然这个研究,科学家们还无法能够准确地给出下一次大型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但至少提前给予本区生存的人们一些有关西海岸下次大地震的研究现状,重要的是提出了九级地震将会瞬间发生的预警信息。探究九级地震何时在本区发生?奥林匹克岛地震舞蹈的潜在危害?不仅是地震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是本区每个人需要关心的大事。


太平洋东北角海岸带三大最优美城市,维多利亚、温哥华、西雅图市,和温哥华岛,环绕着萨利什海,面临太平洋,物产物种丰富,气候温和, 四季活动精彩纷呈,从徒步登山、造访历史遗迹,再到海滩漫步、体验舒适水疗;这里历史久远,幅员广袤,风景秀丽,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传说。亲历这些传奇的国度,眼见耳听心感的林林种种,足够让您们回味一生,深有感慨这里就是地球上最好的地方。然而,世界上难求十全十美、神话般的天堂仙境。美中不足的是,正好座落在相对而言平静的,50年来没有大震, 环太平洋俯冲逆掩火山圈上(见封底),也属太平洋山系北端山系地带。太平洋山系是北美太平洋沿岸从加拿大卑诗省北部起延伸至墨西哥西北的一系列山脉的总称。山系可以分成8个部分,从北到南大致是:卑诗省的海岸山脉,温哥华岛及夏洛特皇后群岛的山脉,卡斯凯迪山脉,奥林匹克山脉,华盛顿州与俄勒冈州的海岸山脉,克拉马斯山脉,加里福尼亚州的海岸山脉以及横断山脉。时过境迁,往日硕大无朋的胡安• 德富卡板块,每年以5-6厘米速度潜没于北美洲板块之下。300多年来,此地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相对而言安分守己的地带。也就是说,北美西北部的太平洋是整个环太平洋火山带中稳定的地区,在过去300多年间,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这里曾发生过极其重大地质活动。被称为卡斯凯迪断层,长1100公里幸免于难的卡斯凯迪俯冲逆掩断层带,距离太平洋海岸80公里。断层之上大城市林立,波特兰、西雅图、维多利亚、温哥华,宛如散落在断层之上的颗颗珍珠,散发着现代文明的迷人气息。这里居住着将近1000多万人口,是美洲西北部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加拿大和美国经济十分发达的区域。然而,这里的居民并不知道,貌似“安全”的卡斯凯迪俯冲带中卡斯凯迪断层正隐藏着巨大的危险,由于火山活动频繁增加,中小型地震天天发生,可以说这带的居民如同行走、坐立、睡卧在酣睡即醒的火山口旁,危险日益增加,即将发生一场震级超过九级以上大地震在所难免(can hardly be avoided)。近年来地质、地震学家发现每300至500年,这里就会发生一次九级以上周期性的、突发毁灭性的特级大地震。上次九级以上地震发生在1700年1月26日晚9点,距今已有312年。这里居住的人们,请您要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奥林匹克兄弟姐妹系列山脉的起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兄弟姐妹系列山脉,从三千多万年开始,周期性地从近赤道太平洋海底推上来,堆积在一起的。但愿您能记住这一现象,也请您能每时每刻监测、观测她的动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提议在卡斯凯迪海岸修建核电站,这个大胆的设想,使地质学家们忙成一团。他们开始调查这一区域是否安全。首先,他们提出一个假设:沿卡斯凯迪断层滑动的两大地质板块不会产生任何危害。这个假设,无疑是乐观的。由于岩石层、泥土层能够如实地记录与陆地接壤的海洋所发生的变迁,所以,地质学家开始挖掘华盛顿州卡斯凯迪断层带的泥土层,希望从泥土层中找到线索,了解在远古所发生的变迁。世事永远是富有戏剧性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古老植被被挖了出来——北美云杉的树根。云杉是华盛顿州常见的树种,但是,和大部分树种一样,它不能在盐沼地里生长,而这一带就是盐沼地。那么,这些树根到底从何而来呢? 除了谜团,没有答案,只能继续挖掘。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地下出现了3个不同的层。从层与层之间清晰的分界线可以断定,当年的变迁来得非常突然,这里早先是一片森林,然而板块运动,导致地面下降,形较为封闭的浅海和内陆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浅海和内陆海继续缩小消失,内陆海演化成的咸水湖,最后成了盐沼地。也就是新生代第三纪以来,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通称为第13板块,即地球演变史上,硕大无朋的50年来幸免于难的胡安• 德富卡俯冲逆掩带板块,每年以5——6公分的速度渐渐地消减(subduction)或萎缩,周边的地壳不断上升,奥林匹克山脉就是从太平洋海底,经过三千多万年,周期性逆冲断层地震方式而推起、推出,隆起成山脉。临近区域,远古时期的古海洋开始退缩,如昔日古浅海和内陆海变成了当今的盐沼地。而且,这种变化不是一般的海平面升降所驱使,而是一场又一场周期性突发逆冲断层地震活动而致。什么样的变故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只有一种解释最合理,那就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导致地表变化,也就是说一系列周期性强烈的逆冲断层地震。当两个地壳板块相互咬住,彼此不能自由滑动后,时间一长,上面的板块就会向上拱起,强制地表隆起,而隆起部分后面的地表就会随之发生坍塌,释放积累下来的巨大地应力,大逆冲型地震就会发生。

这种地震模式,恰好符合卡斯凯迪断层的俯冲式机理。卡斯凯迪断层的俯冲带,一旦发生地震后,地面开始下陷,海水也大规模侵入,原本茂盛的北美云杉林因此全部死亡,经历了沧海桑田,树根则被今天的地质学家挖到。地下隐藏着古老的遗迹,因此,挖掘仍在继续,紧接着,又一样东西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在森林植被残留物和盐沼层之间有一层灰色的沙子。沙子从哪里来的呢?唯一的解释,就是沙层来自数十公里外的海洋。卡斯凯迪断层的边缘,距离太平洋海岸只有80公里,地震时,引发了海啸,海洋里的沙子被席卷到这一带。地壳活动的长时期沉默,往往孕育着突如其来的爆发。历史告诉我们,外表宁静的卡斯凯迪断层,其俯冲带有能力发动多次大地震。当然,从地质学家那里,人们知道了卡斯凯迪断层上一次发生地震的时间和规模,但是,下一次地震将在什么时间到来,我们却无法预知。作者相信,迟早有一天,也许并不遥远,科学家们会利用精密仪器,取得区域性地层岩体的地应力数据,从而通过分析计算,获得出何时、何地、多大规模的地震会发生。

1700年,“孤儿海啸”的身世之迷。1700年1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一场巨大的海啸袭击了日本东海岸。以往,日本所发生的海啸,均由其周边地震引起,海啸到来之前,海边的人会感觉到地面在震动、摇晃,10分钟,20分钟或半小时左右,海啸就来了。但1700年发生的海啸却是一个迷,直到今天,在30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始终没能找出引发海啸的地震的位置。为此,这次海啸被称为“孤儿海啸”。 到底什么地方的地震引发了孤儿海啸?在把美国南部排除出去后,阿拉斯加似乎最为可疑。1964年,一次9.2级的罕见地震将阿拉斯加州的首府安克雷奇(Anchorage)变成地狱,并引发了剧烈海啸,灾难波及远至加里福尼亚州的太平洋海岸上。回顾那场地震,虽然海啸波及到了日本,但估计到达日本的时候,威力已经减弱,似乎不足以引发孤儿海啸。唯一的验证方法就是情景再现。 验证的结果出乎意料:当整个卡斯凯迪俯冲带发生的大规模断裂,通过电脑模拟出来后发现,一切都与原先的推想截然相反:在卡斯凯迪地震爆发约10个小时后,整个太平洋上掀起了滔天巨澜,海啸到达日本的时候,一点都没有减弱,它横扫了日本东海岸,正如1700年发生的那样。这次模拟解释了“孤儿海啸”的身世之谜:它就是由卡斯凯迪断层的地震引起的。从破坏情况来判断,当时的地震可能是9级。因为只有9级地震引发的海啸才能波及整个太平洋,造成如此大的破坏。 1700年1月26日晚9点卡斯凯迪断层发生的整体性断裂,所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断裂带来的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国一个月能量消耗的总和。从那个时候开始,巨大的断层再度咬合封闭,表面又恢复了平静。然而,它的内部压力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又一轮的累积上升,危机迫在眉睫。卡斯凯迪山脉俯冲带是该地区板块构造一个俯冲带,一个会聚板块边界类型,温哥华岛北部一直延伸到加州北部。

TOP

#2. 九级大地震舞会,何时在卡斯凯迪再次举行?

卡斯凯迪山脉(Cascade Range),亦译喀斯开山脉,是北美洲环太平洋海岸山脉的一部分。位于美国西部。南接内华达山脉(Mt. Nevada) ,北与加拿大海岸山脉相连,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向北经俄勒冈州(Oregon)和华盛顿州延伸到加拿大,长1127公里。海拔1800~2500米,北西北-南东南走向。山体自南向北逐渐增高。形成于中生代(距今2.5亿至0.655亿)内华达造山运动,大部分由喷出岩组成。北段地势最高,主要由古生代(距今5.45亿至2.亿年前)花岗岩和较老的变质岩构成,表现为一切割的高地或高原,顶部有花岗岩蚀余山;中段和南段均覆盖第三纪(距今0.655亿至一百八十万年前)尤以南段广泛而深厚。山脉第四纪(180万年前至今)时有大量火山喷发,形成许多火山堆,以南段最密集,多为死火山。部分还在活动中,如圣海伦斯(St. Helens) 火山。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雷尼尔(Mount Rainier;当地首族人称塔科马山(Tacoma),或大乳山(Mount Large Breast),海拔4392米。山区富森林、水力、旅游资源,建有多处自然公园。


太平洋东北角海岸带山脉,又是太平洋海岸山脉的一部分,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北部向北延伸,经俄勒冈和华盛顿州,至加拿大卑诗省南部,绵亘1,100公里(700哩)。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000米,其中胡德(Hood)山海拔3, 424米,为俄勒冈州最高点。雷尼尔山海拔4, 392米,为这条山脉和华盛顿州最高点。除拉森(Lassen)峰外,山峰均为死火山。威拉米特(Willamette)河在此发源。境内有景色异常壮美的美国国有森林、国家纪念地和加拿大省立公园。当地水力资源丰富,有旅游和野外娱乐活动。这里拥有壮丽的群山和美丽的海滩,也有广阔的草原和令人目眩的沙漠。您们甚至还可以攀登一座活火山。自然的力量为三市一岛塑造出众多迷人多变的地质景观。

白克尔活火山(Mount Baker),也译为贝克尔山。白克尔山,可以说是临近华盛顿州贝灵汉(Bellingham)和加拿大维多利亚东北、温哥华东南的天际线。1976年3月至1976年初,是白克尔活火山系的最新活跃期,其中最强的一股火山熔岩体热流,在强高压的挤压下,疾速地喷出,射程高达760米。海拔3285米的白克尔山,是一座冰雪覆盖、终年积雪的火山,即使盛夏时节,山顶也仍是白雪皑皑。它又是一座冰河密集分布的火山,它的地形地势是历年年来北美大陆架板块上无数火山爆发及随后形成的火山岩、火山灰及泥石流共同作用打造成的。在冰川河切割下,形成了巍峨的山峰、倒影如画的山间湖泊、繁花点缀的高山草甸。这里得天独厚的美丽景色,历年来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白克尔,也称Kulshan,是一个冰川覆盖、十分活跃的安山岩层火山。她是卡斯凯迪山脉火山带,仅次于圣海伦斯火山的第二最活跃火山。这里仅距贝灵汉(Bellingham)约50公里,成为卡斯凯迪山脉北部的一座大型火山体。虽然火山活动已持续了大约150万年之久,不过目前的冰川锥很可能不超过14岁。这里年老的火山体,大多被冰川逐年搬运与侵蚀。在寒冬天日晴朗的日子里,可看到蒸汽腾涌升。一旦急剧增加,当地居民肯定会报警。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许多科学家正在观测和研究火山的动态,监测其目前的活动,以及预测下次大规模火山的喷发。在过去10年来,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研究表明,白克尔是卡斯凯迪山脉中几个火山中最年轻的火山之一。今天的白克尔冰川,大约形成于1.5万年前上次冰河期。

雷尼尔山,不仅是美国华盛顿州的最高峰(4,392米),也是美国卡斯凯迪山脉(Cascade Range)的最高峰,属于年轻的山,约在1百万年前由连续喷发的熔岩流堆积形成。这座休眠火山最後一次喷发是在150~175年以前。雷尼尔山占地260平方公里,四周环有美国除阿拉斯加外最大的单峰冰川系,41道冰川从宽阔的山顶向周围扩展,其中包括尼斯阔利冰川(Nisqually Glacier),科学家从它在最近150年间的前後推移变化中,可以测出在地球气候上的模式。该山有3座主峰自由帽(Liberty Cap)、成功角(Point Success)和顶峰为哥伦比亚山脊(Columbia Crest)。低坡上有浓密的针叶林,并以风景如画的高山草原、瀑布、湖泊和大量的野生动物和花草而闻名。位于华盛顿州西部,海拔4,391米。圆锥型火山。底基盘为花岗岩,整个儿火山体为安山岩。最近一次喷发在1870年,现仅喷发少量地下熔岩的硫化物蒸汽。附近有温泉。山麓和低坡生长着针叶林(冷杉、松等)。大乳山海拔2,600—2,800米为高山草甸,更高为永久积雪和冰川。1899年辟为雷尼尔国家公园。

雷尼尔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岭之一,从山顶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1500米以下的景色全被隐没在雾海之中,只有较高的山峰探出一角,仿佛海中的浮岛。山顶终年被冰雪覆盖,有27道冰河向四周喷射而出。另外,在山腹的草原地带,每到7、8月间,冰雪融化,花开满山,成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山麓下是一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湖泊、瀑布错落其间。位于东面山坡的埃蒙斯冰川是美国最大的冰川。冰川夏季消融的雪水,汇成湍急的溪流和倾泻的瀑布,水流声响彻山谷。公园里的“天堂”及“日出”两处景点极受人们的珍视和保护。“天堂” 于雷尼尔山西南方,地势极高。这里除了有美丽的山景外还有潺潺的流水和清澈的瀑布和湖泊,在“天堂”的北边还有著名的天堂河。英国探险家温哥华(George Vancouver)于1792年5月8日看到这座顶峰,并以他的一位航海家朋友的名字彼得•雷尼尔命名。许多文件中记载的是由史蒂文斯(Hazard Stvens)和川普(Philemon Van Trump)于1870年8月17日第一次登上顶峰。这座山现在是美国登山客想要征服的主峰之一,也是训练和指导登山的首选地点。每年都有上千民众想要攀登这座山峰,其中许多人是参加有导游带领的2天行程。当地人和游客,用美国原住民的名称──塔科马山,或大乳山(Mount Tacoma,Tahoma,Big Breast Mountain)来称呼它。依照命名优先权的准则,此活火山应延用原住民称叫的大乳山或塔科马山[65]

200万次圣海伦斯火山喷发,至今仍未停息 [66]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频繁活动,在美洲太平洋西北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同一条地质构造运动带上,不仅波及着卡斯凯迪海岸,还缔造了圣海伦斯火山。 圣海伦斯火山是一座活火山,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以南154公里、波特兰市东北85公里处。1985年5月18日早晨,温婉的“圣海伦斯”以排山倒海之势爆发,整个火山西侧及西北侧随之坍塌。这次喷发,引发了一次大山崩,57人死亡,方圆590平方公里夷为平地。 2004年10月,圣海伦斯火山又一次爆发,与19年前不同的是,这次喷发仅用一天时间就喷出了3.29万立方米的熔岩,并凝成了基岩,足够填满3000辆垃圾卡车。岩石堆积形成了圣海伦斯山著名的火山岩顶,但真正让科学家感兴趣的还是火山喷发所带来的数百万次小地震。 一般来说,大量小型地震的出现,是火山正在蓄势、等待喷发的前兆,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圣海伦斯火山还会再一次爆发。从过去一些火山爆发的案例中,我们已经知道,大多数火山爆发之前,都先出现频繁的小地震,然后连续出现3级、4级地震,最后才是火山喷发。 但圣海伦斯火山似乎与众不同,它在爆发以后,发生了200多万次有规律的打鼓式震动。对于这种异常现象,科学家给了我们这样的解释:火山内部逸出的气体引起了小地震,气体使火山底部裂口处不停地打开、关闭,像个风箱;由于火山内部压力不断累积,一个巨大的固体岩石被托举得越来越高,这块岩石每移动一次,都会导致一次地震发生,这个理论被称为“粘滑理论”,如果正确的话,那么,随着火山内部压力越来越大,岩浆就会破顶而出,火山会再度喷发。

太平洋边缘山地,包括东西两道山系或山脉带间夹着一个不连续的陷落地带。东西排列三个纵向带:① 东部山带。北起阿拉斯加山脉,经加拿大海岸山脉、卡斯凯迪山系,南到内华达山脉。北带山地形成较早,主要是侏罗纪(Jurassic,199.6 to 145.5 million years ago)至白垩纪(Cretaceous,
145.5 to 65.5 million years ago
)初的内华达运动,为一强烈褶皱、岩浆侵入和变质地带。由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花岗岩大面积出露,部分地段又由于后期的火山活动而被熔岩覆盖。在第三纪末至更新世又复抬升,所以现在高度都在2,000米以上,有的高山也发育着现代冰川,阿拉斯加山脉的麦金利峰海拔6,193米,是北美的最高峰。 西部山带。指太平洋边缘山地的外侧部分,它北自阿拉斯加半岛上的阿留申山脉,东经楚加池山脉,折向东南伸入加拿大境内为圣厄来阿斯山脉,入海以岛山形式出现,包括亚历山大群岛、夏洛特群岛、温哥华岛等,再向南为美国海岸山脉,其北段包括奥林匹克山等,南段为加里福尼亚海岸山脉,具有褶皱和断层构造,著名的圣安德列斯大断层就座落在这里。该带属新生代造山带,山地形成较晚,多地震。 中部陷落带。介于东、西山带之间,因断层作用或向斜式沉陷而形成一系列谷地,有的已成海湾。总之,太平洋边缘山地的东部和西部山带分属中生代和新生代(也就是从250百万年至今)造山带,三个纵向带的分异则始于上新世末与更新世的地壳运动,即东西两侧以背斜形式、中部以向斜形式发生不等的升降运动。地壳至今还处于不稳定状态,火山、地震时有发生。本书后部附有《地质年代简表》,请您参见。

TOP

#3. 九级大地震舞会,何时在卡斯凯迪再次举行?

日本大地震警示加拿大西海岸卑诗民众,环太平洋火山带属地震区。日本2011年3月11日发生黎克特制8.9级大地震所引致海啸,也波及北美沿岸,除因海啸越过太平洋向东影响美加之外,更因日本与北美西岸同属环太平洋火山带 (Pacific Ring of Fire,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 的一部分,彼此都是火山活跃地带,亦即位于地震带上。但卑诗所在地壳断层,倒是该火山带过去50年以来,唯一没有出现过地震的火山带板块。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盆地(Pacific Basin) 经常发生地震及引起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 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强烈的地震,都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发生。而第二个最猛烈的地震带,就是从爪哇岛(Java)、苏门答腊岛伸延至喜马拉雅山脉、地中海以及大西洋的阿尔卑斯带。第三个最猛烈的地震带,则是大西洋中洋脊。板块的南面较为复杂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直接成因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东部是由于纳斯卡板块(Nazca Plate)和可可斯板块(Cocos Plate)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一部分以及细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块(Juan de Fuca Plate)则潜没于北美洲板块之下。而向西北移动的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部分,潜没于阿留申(Aleutian)群岛弧之下,较西的部分则潜没于堪察加-千岛群岛弧之下;太平洋板块的南面部分情况较为复杂,一些面积较小的板块从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s)、菲律宾、布干维尔岛、汤加(Tonga)和新西兰与其碰撞。
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及阿尔卑斯带之间,东北部的岛屿包括新几内亚靠近环太平洋火山带;南部及西部的苏门答腊、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岛及帝汶岛则靠近阿尔卑斯带。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美国西岸加里福尼亚圣安地列斯断层,是一非常活跃的转换断层,抵销了一部分在美国和墨西哥西南的东太平洋隆起,该断层引起许多小型地震,每时每刻都有,其中多数是无感的小地震。加拿大西海岸、加里福尼亚的房子大都是木构建筑,设计抗震性能达8级。本区北端较为著名的火山是圣海伦斯火山(Mt. St. Helens),在1980年7月曾经爆发。有史以来,该火山又有“美国的富士山”的昵称。卑诗与育空卑诗和育空地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一个较大的火山活动带,卑诗外海的胡安•德富卡板块,在过去300年是唯一没有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板块。卑诗与育空地带火山活动剧烈,是因为当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洲板块磨擦,岩石广泛地爆裂并产生断层,情况与太平洋板块在日本、菲律宾及印尼潜没并形成的火山不同。加拿大最大的火山位于卑诗省西北的埃齐扎山(Mount Edziza), 是个大型的火山复合体,属一冰封火山岩荒原,过去数千年曾有几次爆发纪录,形成了一些火山渣锥和溶岩流。本区,其他活跃的火山包括胡度山等。

TOP

多如牛毛预言、谣言、及断言

多如牛毛预言、谣言、及断言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通讯网络化的发展,宗教社会,用心叵测的媒体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传递世界末日将会发生在2000年,现在推迟到2012年,可以肯定,还要推到某某年。


地震不仅神奇,而且莫测高深,是一种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自然现象。几年前,网络上疯传的所谓巴西预言家朱瑟里诺先生(Mr. Juseleeno Nobulega Da Roose音译)预言:“2008年9月13日,中国会发生超强烈9.1级大地震,其震源地在南宁与海南岛一带,同时也会引发30米以上的大海啸,造成数以百万计人员的遇难和死亡。如此强烈的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不仅给中国造成损失,很可能波及日本列岛,造成灾难。” 汶川大地震,使得这个预言好象更具吸引力;2011年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或多或少再次纵容了不少的预言。


在中国,一些网民竭力寻找汶川地震、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之间某种神秘的规律。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有网友声称,“发现”了三次大地震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打开谷歌地图,位置锁定成都,保持同一经度直接往北飞180度,你发现了什么?会路过海地,到达智利。智利震中与四川盆地震中几乎完全对穿。怎么样够诡异吧?” 甚至还有人从汶川大地震、海地大地震、智利大地震的发生日期中发现了一个“恐怖矩阵” 将“512”、“112”、“227”这三个数字排列,无论横读竖读都一样。甚至互联网上有人预测,下一次大地震仍将发生在日本。


流言在嬗变,在塑造着人们的行为。在智利地震的数天前,2010年2月21日凌晨,山西会有地震。几乎整个山西的百万老百姓都被一个谣言惊动了。于是,晋中、吕梁、太原等地几十个县市灯火通明,人们扶老携幼挤上街道,在寒风中焦虑地等待着“大地震”的来临。


在西方世界,充满地震和海啸场景的《2012》也绝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近期以来世界各地异常气候、灾难增多,澳洲,欧洲水灾频发,使得“2012世界末日”的言论深入人心。不少人开办了可以在“2012世界末日”之前实现救赎的网站和网上商城,出售淡水净化器、防毒面罩等渡过“末日危机”需要准备的物品,甚至有美国人在非洲挑选地势较高的地方买地建屋,作为2012年的避难所。


英国一家名为“2012末日世界”的网站充斥各种预言,水晶头骨之迷中讲到2012年12月21日太阳下山之后, 只有非洲和中国西部地区部分人存活;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磁极将发生颠倒,前几次磁极变换分别导致了大地震、冰川时代和大洪水等事件;中国台湾的一个学龄前班的孩子突然讲起古玛雅语,大概意思说2012年要“净化地球”。近年来,世界末日的预言越演越烈,预言者的目得何在?为什么?是预言者们活得不耐烦了吗?很可能不是,但他她们想获得到点什么是其本质。


迷信滋生之处,正是科学研究苍白的地方。在全球庞大的地震预测科研队伍中,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地震预测队伍杂牌军。亿万民众,应能成为明天震前异常预报的正规军。


一位自称“中华风水协会”会员先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地球是一个被强烈磁场包围着的星球,普通人感觉不到磁场的存在,但事实上每次地震来临之前地球磁场都会发生变化。现在很多国家的地震研究所都通过卫星来观察磁场的变化,来预测地震。但对我们来说,感觉磁场的变化根本不需要放卫星,既花钱又费力,只要他们起个“局”,就能感觉地球磁场的变化,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据他介绍,所谓的“起局”就是把要预测的地点摆在周易八卦图中计算,他声称,他曾准确预测到1月24日山西运城的地震,但因忙于过春节,并未预见到海地和智利的地震。当记者问及下一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郭先生以“起局需要复杂的条件”为由推托了。如果说这位“风水先生”的地震预测法有些玄乎的话,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的“虎皮鹦鹉预报地震”还稍微挂着一些科学的色彩。


美国加州一个叫做Family Radio基督徒组织却宣称,世界末日即将在2011年5月21日发生,后来改到10月21日,也许应改到2111年以后的某一天?到时候一场美国加州圣安地列斯断层带大地震,以及世界各地也会发生的特级地震,伴随的火山爆发将令整个世界支离破碎,到处都是遇难者的尸体,追随者升天,反之下地狱。不少基督徒追随者在2011年5月21日前,捐赠出所有财产,献给Family Radio基督徒组织,只能聚集在基督徒组织的教堂,一直等待大震的发生,方可升天。


地球上每隔数万年就可能遇到一次超级火山喷发期,上一次发生在7.4万年前,地点在印度尼西亚的多巴。这样的超级火山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再次喷发,造成全球灾难。喷射出的火山灰和气体足以笼罩整个大洲,使其连续数年不见阳光,随之而来的将是严酷的火山性冬季。美国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National Park)是危险的“热点”之一,有科学家推断那里曾于210万年前、130万年前和64万年前发生过三次超级火山喷发?因此,下一次爆发可能并不遥远?


TOP

超级火山——就将会给世界带来新冰期,也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全球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15个最大的城市中就有11个是位于沿海海岸或大河河口。气候学家担心,两极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本世纪内海平面上升1~2米,下个世纪还将继续上升数米。海平面若上升1米就将威胁到地球上1/3的农田。

全球暖化,可能导致地震频发?科学家指出,地震频发很可能与地球变暖有关。据加拿大新闻社报道,加入全球暖化争论的最新科学学科是地质学。一些地质学家解释说,气候暖化直接导致冰帽融化,这将释放出在地壳中被抑制的压力,引发极端的地质事故,其中包括地震、海啸及火山喷发。一立方米冰的重量接近一吨,而一些冰层的厚度会超过1000米。当这些重量因融化而除去后,地壳就会弹回到原来的形状。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地质学家帕特里克•吴用一个生动的例子解释了这种效果:他用拇指压着足球,当拇指抬起,对球的表面压力除去之后,足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地球两极这些厚冰层像拇指按压地球一样,给地球带来大量的压力,压制住地震的发生,但在它们融化之后,便会引发地震。当地震发生在海洋下,就会形成海啸。当然,对地球来说,由于地壳非常坚硬,这个恢复原状的过程相当缓慢。

地震活动周期或称地震的周期性活动,是指地震活动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特点。一个地区或一个地震带,在地震强烈活动以后,往往需要经过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才会再度活动,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在活跃期中,地震释放了大量能量,需要有足够的时间重新积累能量,当能量足以使岩石变形、破裂,地震活动方能再次活跃。

俄罗斯科学家预言2018年前世界将发生大地震,破坏力堪比2004年的印尼海啸。该结论是基于俄地震学家所研制出的一种能记录地震生成过程并预测地震的模型。俄罗斯科学院国际地震预测理论和数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专家弗拉基米尔•科索博科夫说,这场地震的震中可能位于以下5个地区之一:① 美国和加拿大西部交界带(可能是指西雅图,温哥华和维多利亚一带地区);② 智利;③ 克什米尔;④ 印尼苏门答腊岛;和 ⑤ 安达曼群岛附近的印度洋。俄科学家新的“M8S计算法”,可以对地震进行数年内,即中期预测。专家发现,大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在周期的末期地震的活动会加强。诸如,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汤懋苍等专家认为,现在地球正在从“太平世界”缓慢地向强对流型转化,届时强造山运动和热能向机械能转化的现象又会出现,一个新的大冰期很可能会降临地球,他们还根据自己的模型推测第五纪冰期大概将在1亿年后来临。

英国专家预测,美国黄石公园地底下的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喷发一次,而自上一次喷发至今已有64万年。美国黄石公园地下是一座“超级火山”,潜藏着摧毁地球的超级能量,其喷发的岩浆能够埋没大半个美国,波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黄石公园是躺在美国心脏地带的“超级火山”。其地质活动剧烈,地下岩浆含有大量二氧化硅,能将巨量的爆炸性气体凝固在岩浆内。一旦气体和岩浆凝固在一起,就会导致大规模喷发。其喷发的威力可能超过至今最高等级的火山喷发规模。

超级火山的喷发可能达到8级以上,喷出的火山规模可达3亿立方米。地球上最后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大约是在7.4万年前,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的托巴地区,如今那里仍留有一个104公里长的巨洞。据估计,那次“超级火山”爆发时,喷出了大约2334立方公里的火山灰。由此形成的硫酸烟雾遮蔽整个地球达好几年时间。科学家估计,那场“超级火山”爆发后,地球上只有几千名幸存者。

据专家称,只要地球少数几座“超级火山”中的一个喷发,就将会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届时,天空将变暗,黑色的酸雨将杀死地球上的大部分植物,地球将会进入一个类似核冬天的可怕境遇。一旦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喷发,其岩浆能够埋没半个美国,其火山灰最远可飘至丹佛市。黄石公园地下活动至今仍未停止,在超级喷发尚未出现之前,会不断抛出小炸弹。平时看起来水火不容的力量似乎和谐地同时工作,表面休眠中的火山将地下的水体加热煮沸,形成奇异的化学反应,不停息地溶解着岩石层,引起象温泉及间歇泉那样的地热现象。当这种现象达到超级火山爆发的限度,其喷发力可将岩浆喷到25公里的高空,引发剧烈的山崩地裂,引发大面积地震和惊天海啸,从而带来遍地浩劫,毁灭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其如果喷发,美国能否劫后余生,不得而知。

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这座 “超级火山”已经显现爆发的先兆。黄石公园这座超级火山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爆发过,但其爆发的脚步声似乎渐行渐近。

2010年7月23日以来,黄石公园关闭了园内部分地区。官方的解释是,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担心溢出灼伤游人。8月7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内部报告称,美国科学家将在公园内安装临时地震检测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仪和高灵敏测热液温度器等。3天后,《丹佛邮报》称,美国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利兹发现黄石湖的湖床底部隆起了一个高30多米、长600多米的“大包”。8月24日,美国犹他州大学地震站测到公园南门东南15公里处的地底,发生了4.4级的地震,这次地震“非同寻常”,震源离地面仅0.834公里。为此,美、英地质专家发出警告,黄石公园地底热能出现异常现象,很可能正是该处“超级火山”即将苏醒的先兆。

地震对人类社会财富和人类生命的危害极为重大。统计数字表明,从1900年至1980年的80年间,全世界约有一百三十四万多人死于地震灾害,经济损失数十万亿,极为惨重。战胜地震是不可能的事实,预防地震,也只是人类的宿愿。弄清地震的真实原因,揭开地震之谜,用符合或基本符合地震事实的理论去指导地震预报、预防等实践活动,又是实现这一夙愿的关键一环。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对地震之谜就进行着艰难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关地震成因的假说。过去在中国民间曾流传着“地下大鱼翻身或眨眼引起地动”的说法,还有“天人感应说”,认为地动是君王失道、臣子作乱等人间因素触怒了天神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迷信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弃。于是,有人试图从天体对地球的影响方面寻求地震的成因,提出一些天体引震的假说,主要有“辰星(水星)出房心间地动说”、“九星联珠引震说”、“月球引潮力引震说”、“太阳黑子活动引震说”等。另一些人对天体引震说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地震与某些天体虽然可能有些联系,但那样巨大的能量不可能主要来源于外星体,它的主要原因应在地球本身寻找。后来,中国有人提出了“地应力学说”,认为“地震是地壳岩层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破裂造成的”。什么是地应力呢?地应力是地下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力,这是一种反作用力。那么,造成地下岩体突然破裂的作用力是什么呢?  中国科学家接着提出了“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引震说”,认为地球自转速度时快时慢,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导致了岩体的破裂并引起地震。
  

当代在地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权威理论是国外科学家创立的“板块说”,这种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厚约70公里的岩石圈组成,岩石圈分为太平洋、亚欧、 印度洋、非洲、美洲和南极洲六大板块,由于地幔塑性物质的对流,带动这些巨大板块在软流层上缓慢移动。 大洋中的海岭,即海底山脉是板块的增生边界,地下熔岩从海岭中间裂缝上升,冷却后一层层贴在裂缝两壁,将板块向两边推挤,每年平均移动6厘米。 由于板块的不断增长和移动,两个板块之间必然发生碰撞,相碰的地方重的板块钻入轻的下面,逐渐为周围高温塑性物质所同化,这个下沉界面是板块的消亡界面,一般在深海沟。地震就是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俯冲造成的”。

地震预测队伍中的“杂牌军”,迷信滋生之处,正是科学研究苍白的地方。在全球庞大的地震预测科研队伍中,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杂牌军。

地球是一个被强烈磁场包围着的星球,普通人感觉不到磁场的存在,但事实上每次地震来临之前地球磁场都会发生变化。现在很多国家的地震研究所都通过卫星来观察磁场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1996年11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上,与会者达成一个广泛的共识,那就是说,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

作者八十年代抵加拿大东部深造,热衷于临听著名地学家大地构造、地壳运动和地震地质类的讲座。毕业后抵达加拿大西海岸工作,居住在举世文明、令人时时担心害怕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更加让作者关注地震。自1998年以来,几乎天天上网,联结加拿大地震信息网[69] ,查看本区及临区的地震新动态。记得国内读大学和研究生时,专家、教授和媒体总是称中国预报了这里的地震,那里的地震,因而一直相信地震是可预报的。但到加拿大后,多次听到西方著名地质学家有关地震不可预报的演讲,很是不解。可是,自1976年以来,中国没有能够预报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小地震,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误认为地震不仅现在不可预报,明天也很难做到。地球之大,我们人类何等的渺小。要想像天气预报那样来预报地震,今天来看,似乎是或多或少含有点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味道。但是,倘若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均积极地参与地震异常的观测和观察,借助新地震监测仪等手段,定会在不久的明天,及时地预报地震。

尽管国际上多数科学家悲观地认为“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预报的”。但是,他们还是竭力去认识地震,了解地震,解开地震袭击之谜,从而尽力去做出预测。我们每一个读者,更应同科学家们一起来行动,早日剖解地震密码。

TOP

卖书:UVic STAT260,ECON1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发新话题